慈禧决定变被动为主动,她将此次事故定性为“护军失职”,点灯睡觉的两名年老护军被判了“斩监候”--秋后处决,内务府大臣、步军统领等被降级罚俸。同时她大张旗鼓地表彰救火有功人员,指挥救火的官员获得嘉奖,出力的兵丁每人得到二两银子的奖金。根据《清德宗实录》记载,慈禧为争取主动,也做了一点儿反省,宣布停建了颐和园的某些建筑。这样一来,这场火灾就算掩盖过去了。
太和门势必重建,原来的太和门是楠木结构,这种大型楠木在国内已经很难找到。若从东南亚进口也很费周折,即使采用北方常见的松木、柏木,从准备材料、设计招标到建筑施工,没有几年的时间也不可能建成。而距皇帝大婚仅有四十多天的时间,鬼斧神工也束手无策,怎么办?
结婚亲政,有名无实
有人给慈禧太后出了个主意:皇帝的大婚典礼如期举行,赶紧清理火场,然后再找能工巧匠,搭建一座临时性的彩棚应付一下。慈禧太后同意了。
于是,紧急征召北京的裱糊匠前来当差。天寒地冻,正是他们工作的淡季,很多人前来应聘,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和精湛的技艺忘我地工作,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搭起了一座华丽的彩棚。虽然跟雄伟壮观的太和殿一点儿也不协调,但花团锦簇,也透出一丝喜气,慈禧看后喜出望外。大婚典礼环环相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四日,大婚典礼拉开了序幕,皇后妆奁开始进宫。所谓妆奁就是嫁妆。当年同治大婚,皇后家的妆奁是“六百抬”,分六天运进皇宫。光绪岳父桂祥的家底儿有限,除了皇家买单的部分以外,自己添的钱不多,所以,妆奁仅有“二百抬”,分两天运进宫去。这些妆奁有衣服鞋帽、钟表首饰、家具摆设、生活用品等等。送给姑爷的礼物是两柄轻飘飘的金如意,装在漂亮的盒子里,由四个身穿花衣的壮汉抬着。内务府和步军统领衙门派人沿途照料,维持秩序。
正月二十七日,光绪帝身穿红色的龙袍,前来慈宁宫给慈禧太后行礼,报告婚礼即将开始。光绪面无表情,例行公事地行礼之后,就前往太和殿,布置娶亲事宜,派使节前往桂公府册封皇后。此前,两位“姊妹花”瑾嫔和珍嫔已经进宫,她们将在皇后进宫的时候跪迎。
跟民间娶亲不同,一则皇家按照古代的规矩,在天黑的时候举行婚礼;二则皇帝是不会上门迎娶的,他在乾清宫等着。接近午夜,迎亲的队伍出宫前往桂公府,差不多是第二天凌晨的时候,皇后乘坐十六人抬的大轿,从大清门进入了紫禁城,在乾清门下轿,跨过火盆、马鞍,被搀扶到坤宁宫,跟光绪帝行合卺礼。大婚礼成,光绪又到慈禧住处请安,然后还处理了几件国家大事,中午陪慈禧看戏,忙活到晚上,才来到坤宁宫,跟皇后共度洞房花烛夜。按民间的规矩,还有一道程序--闹洞房,但皇帝的洞房无人敢闹,所以宫中悄无声息。据皇族后人传说,光绪帝在洞房中痛哭流涕。按说他对表姐并无反感,他反感的是让表姐做自己的终身伴侣。可见,慈禧太后为了自己的利益做出的选择,不仅毁了光绪帝的幸福,也造成了侄女守活寡的悲惨结局。
二月初四日,在天安门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光绪帝颁发诏书,宣布亲裁大政。他终于走出了需要太后扶持的幼稚时代。按说光绪帝应该像列祖列宗那样执掌国政,成为大权在握、乾纲独断的一国之君。然而,他心中明白,慈禧的训政虽然结束,但她依然操纵着国家政权,因为在此之前慈禧做出决定:今后“各衙门引见人员,皇上阅看后拟请仍照现章,于召见臣等时请旨遵行”。也就是说,在任命官员的时候,皇帝接见后,仍须向太后请旨,太后批准后才算数。可见,慈禧依然把持着高级官员的任命权,而且,这跟以前的“垂帘听政”和“训政”不同,根本没有期限,只要慈禧活一天,光绪就一直是个傀儡。
光绪帝不甘心永为傀儡,加上婚姻不如意,爱情不自主,所以,沮丧到了极点。按例,大婚典礼之后皇帝要出面宴请皇后娘家的全体成员,以示谢意,届时朝廷重臣、王公贵族都要出席作陪,场面也很隆重。但光绪拒绝出席,理由是“身体不适”。如此不给皇后娘家面子,引得京城传言纷纷,最后由皇后出面,主持宴会。桂祥逆来顺受,一顿饭草草吃完,说不清是什么滋味。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