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慈禧面前的桌子上,放着一柄白玉如意、两个绣花荷包,得到玉如意的女孩子就是未来的皇后,两个荷包则送给未来的嫔妃。可见,在这最后一轮的选拔中,五个女孩子中将有一人成为皇后,两人成为嫔妃,其余二人淘汰出局。根据《花随人圣庵摭忆》记载,慈禧指着玉如意,对光绪帝说:这五个女孩子个个百里挑一,但毕竟是你自己的终身大事,一会儿皇帝看谁中意,把玉如意递给她就是了。
,慈禧将侄女选为皇后,固然是为了照顾娘家,但自己的利益才是根本的出发点。随着光绪帝大婚,慈禧将移交政权,儿子大了不由娘,娶了媳妇之后更容易跟她这位养母分心眼。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她选择侄女做皇后,目的是为了在退休后继续操纵皇帝。可见在光绪帝选皇后这件事儿上,慈禧私心很重。最出格的是,既然光绪帝已经屈服,将玉如意递给了慈禧的侄女,慈禧也应考虑一下光绪帝的感受,将他相中的江西巡抚德馨的女儿选为嫔妃,可慈禧怕这个貌美如花的女孩子对其貌不扬的侄女构成威胁,居然把她淘汰出局。可见,慈禧除了个人私利以外,一点儿也不考虑光绪帝的幸福,不能不说做得过分了。
焦头烂额,深宫大火
慈禧如愿以偿,光绪却憋了一肚子气。将心比心,慈禧也想做些补偿,所以,她决定把婚礼办得隆重些。
古往今来,婚礼无疑是最劳民伤财的事儿了,皇帝的婚礼更是这样。慈禧召集了内务府、户部、礼部官员反复磋商。以前顺治、康熙、同治三位君主迎娶过皇后,有例可循,在程序方面问题不大;在支出方面,则需要五百五十万两白银,此时全年国库收入八千万两白银,可见这笔支出的庞大。国家财政尽力拨款,不够的部分由各省摊派,勉强凑齐了款项。
光绪帝对婚礼的筹备一概不过问,冷眼旁观着闹哄哄的繁文缛节。十一月初二日,举行纳采礼。所谓“纳采”实际上就是订婚,在民间,经过议婚,男女双方就婚姻达成一致后,男方家要向女方家送礼。皇帝大婚,不存在皇后家同意不同意的问题,所以,纳采纯属形式。这天中午,光绪帝例行公事地派大学士率人前去送礼,一共送去了四匹白马、十副甲胄、一百匹缎、二百匹布、一个金茶筒、两个银盆,还有几桌酒席。桂祥率全家男性成员在门口跪迎,三跪九叩,收下礼品,然后享用了皇家送去的酒席。
两天后,举行大征礼。跟纳采礼不同,大征礼是向女方家下聘礼,或者说送彩礼。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给未来的皇后的,用七十四座龙亭分载,礼物大多是名贵的衣料首饰等;另一部分是给皇后父母的,由五十四座采亭分载,有黄金二百两、白银一万两,还有各种金银器皿、布匹绸缎、马匹、甲胄、朝服等等,十分实惠。送礼的队伍浩浩荡荡出东华门,直到东城朝阳门内方家园胡同的桂公府,沿途百姓夹道围观,喜气洋洋。现在桂祥被封为“承恩公”,所以他的宅邸被叫作“桂公府”。以前,皇室贵族没人把桂祥放在眼里,只是看他姐姐的面子,才对他稍加敷衍,但今非昔比,桂祥荣升为皇帝的老丈人,所以贺客盈门。他满面春风,跟一拨又一拨贺喜的人寒暄道谢,忙得不亦乐乎。
别看桂祥表面上春风得意,其实心中叫苦不迭。十月初五日那天上午,闺女被选作皇后,下午坐着八抬大轿,吹吹打打地回了家,他的府第立即就被“军管”了,进出人员都要受到严密的盘查。而闺女住的西院已经被戒严,里面由太监、宫女侍候,门口站着威风凛凛的乾清门侍卫,所有男性成员一概不得进门,连他这位皇后的爸爸也不例外。皇后的妈妈虽然可以进入,但见到闺女也要磕头请安。
读者可能困惑,虽说男女有别,但皇帝总不能连自己的老丈人也不放心吧?其实,难怪不让桂祥迈进西院一步,因为里面不仅住着未来的皇后,选中做嫔妃的长叙的两个小闺女也暂住其中,等着一起被娶进紫禁城。在跟皇帝“洞房花烛夜”之前的几个月里,要保证“白璧无瑕”,为此,皇家的侍卫在桂公府西院的大门口画上了“警戒线”,男性成员一律不得跨越。今天的人们可能难以理解,姑爷娶小老婆,送到岳父家寄存,又怕岳父“近水楼台先得月”,派一群如狼似虎的侍卫前来看管,这算怎么回事儿?别忘了,那是万恶的旧社会。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