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黄河之滨的兰州市城关区虽有丰富的水资源,但是生活在兰州的先民们,却一直靠人挑、驴驮,饮用着黄泥水。当时兰州城内专门有一些靠挑水卖水为生的人,这些人都被称为“水客子”.
“水客子”一般是四川、天水、秦安等地穷苦百姓。不管春夏秋冬,他们从水北门、东水北门外的黄河里,用瓢舀起混沌的河水,从水北门、桥门、骚泥泉等地进入大街小巷边走边吆喝着:“哎!卖水呦……”每担铜元2枚。春夏秋三季,他们穿着白蓝粗裤褂坎肩和自制草鞋,脖颈上围着一个圆垫肩,使五十多斤重量减轻些压力。如到严冬,黄河冰封,需在早晨用铁棍镢头凿开深约50厘米,圆若桶粗的窿,用以舀水,但需十分谨慎,才能免去滑倒覆水的霉头!冬春季黄河枯水期,水质较清,一到夏季雨多而洪水泛滥,水里泥沙很多。
主妇招呼“水客子”将水倒入缸内,再投入白矾,用擀面杖搅拌几圈,泥沙即沉淀缸底,上边水清若镜,即可使用。到了夏季为防止水中细菌侵害,各家户将杜仲、苍术、石菖蒲、块雄黄等装入小布袋内,丢入水缸中经常浸泡,以达杀虫祛病的效果。
在上沟、下沟一带每担河水约铜元1枚-2枚,很多人家为图省事和便宜,便向熟悉的“水客子”下牌子,每块银元可下牌子50个,能购50担水。
当时,“水客子”没有行会组织,人数当在500人左右,他们终日劳动而所得的报酬却菲薄的可怜!他们住在大杂院的破旧房子里;一日三餐都是豆面馓饭和黑面馍馍,顶多添上些二面锅盔与洋芋蛋。
另外,当时城内外机关、军营、学校、大一点的商行用水,一般不用“水客子”,用自己的单套、双套、四套铁轮骡马车,雇佣车把式去黄河运水。将一个椭圆形大木桶装在车排上即成为水车,大者可装30担水。到河岸,车把式站在车尾巴,由副手一桶一桶交灌水人,向大木桶内倒满,然后扬鞭启动上岸,穿街过巷奔往各自的目的地。严冬运水,极为遭殃,水深路滑,若不格外小心驾驭车马,马仰车翻的事情常会发生。有些用水少的商店,只好用单套骡车和驮桶分别拉驮了。
“水客子”为新中国成立前兰州城关地区的居民用水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卖水图”.
据《兰州城关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