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燧在历史上饰演的角色是不容忽视的,在西域,看到烽燧就好像看到了一种精神,无论再大的风都不能将它的脊梁吹弯,再大的雨都不能让它低下那仰起百年的头,尤其是挺立在大河的那一座烽燧,它望着天山是在沉思吗?为什么它百孔千疮的躯体竟摆出了一种沉思的姿态?
顺着天山一路向西望去,烽燧的接力还在进行着,虽然经过了千百年的风吹雨打,在夕阳下,它还是现出了一种别样的沉重和美感。
天山是草原的保护神,一如烽燧呵护着悠长的丝绸之路。与战争的烽火相比,此时的烽燧是难得的安静祥和。能与古老烽燧对话的,也惟有目睹历次征战和见证清脆驼铃声的天山雪峰。此刻,在宁静的草原上,烽燧寂寞了,再没有当年的种种热闹。
一个个游客在烽燧前指指点点,猜测着它的过去,抚摸着它斑驳的躯体,还有几个人将耳朵贴在了它的身上,想聆听到在这里曾经燃起的烽烟和关于它的故事。
遥望着,似是一个被幻化的黑点,当走近,黑点又被放大成一个高耸的黄色土台,在形状被还原的同时,时间也猛然延展了几个世纪,赫然间,烽燧就已映入了眼帘。触摸烽燧,感叹油然而生,干透的黄泥颗粒顺着指掌间慢慢地滑落,融合进烽燧根基处一堆被风化的齑粉中。烽火狼烟虽已远去,烽燧所承载的历史仍然坚挺着,它传递着军事讯息,也在辅助进行着经济和文化的传播。烽燧串起了一座座雄关,就这样向西延伸着,一直就到了异域风情的最浓最深处。现在,极目远望,那戈壁和草原上还矗立着的座座烽燧,有谁能说它们不是长城的延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