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碑是西夏第四个国王崇宗李乾顺在天佑民安五年(1095年)所立。此碑在清嘉庆九年(1804年)前,曾封闭在凉州清真寺一座碑亭内,人不知其为何碑。甘肃着名学者、武威人张澍,爱好金石,在贵州玉屏为官期间,引疾归家,与友人同游清应寺,才被发掘。从此,西夏碑重现于世。西夏碑身高2.5米,宽0.90米,厚0.30米。两面撰文。正面以西夏文篆书题名,两行八字,意为"敕感通塔之碑文",正文为西夏文楷书,28行,每行65字。背面为汉文小篆题名,3行12字,全称为"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铭",因上部残缺,现仅存下部"重修、寺感、碑铭"3行6字;正文为汉文楷书,26行,每行70字。碑文通篇记载了一个传奇的故事,虽是为宣传封建迷信和统治者的功德而编造,但却是研究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实物。其现存于武威文庙。
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
现存武威文庙的《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下段残碑,高1.82米,宽1.73米,厚0.47米。正面汉文36行,行残存41字(原碑每行92字)。有人根据该碑全文及现存正文汉字的字体大小推断,碑身加碑额、碑座,通高当在6米以上。至顺二年(1331年),奎章阁学士虞集受诏撰文,元统二年(1334年)十月,帖木儿补花到永昌府(故址即今武威市永昌镇)为其父扫墓,在墓地树立了这通巨碑。石碑的上半段,不知何时遗失;下半段还在,碑文叙述了回鹘人的起源和流派,史料价值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