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还在山巅的野牦牛很快就俯冲到了山脚,向导们进行了分工,有的负责断后,有的负责用石块驱赶,有的用声音恐吓。野牦牛和我们的马队并行了很长一段距离,最后悻悻离去,所有人才松了一口气。
向着雪山前进
当晚宿营在一条大河边,海拔4200米,队友中部分人出现了高山反应。我同帐的朋友手脚发麻,另外一帐的队友呕吐不止。我分别给她们冲泡了葡萄糖水,喝下后反应有所缓解。我不禁为她们担心余下更加艰苦的旅程。
第三天的达却贡卡是转山途中两个海拔较高的垭口之一,海拔达到近五千米。这里置有八座白塔,以及壮观的经幡阵,我也亲自挂上了一条红色的经幡,并围绕经幡阵行走一周后对阿尼玛卿的方向磕了三个长头,心中默念想要实现的美好夙愿。藏族的先贤们这样描述朝拜阿尼玛卿山的功德:只要我们以至诚之心供养,我们心中所有美好的愿望就都能实现,所有的不顺都能离我们远去。不论你是求事业、婚姻、家庭、健康等人天福报,还是求解脱、成佛,只要心诚,就都能如愿。
藏族向导们则继续煨桑,这次是牵着马匹或者骑马围绕煨桑台顺时针旋转,桑烟中将手中一叠叠的龙达洒向天空,阴霾的天色为仪式增添了几份威仪和悲壮。藏人的高声呼喊、马匹的嘶鸣、漫天飞舞的碎片,更让人隐约感受到人们心中的那个阿尼玛卿的震慑。
翻过垭口后阿尼玛卿从厚重的云层中显出形来,露出了真容,山峰并不陡峭,山形平缓敦厚,整个下午都在我们的右侧一起并行,阿尼玛卿雪山,藏族人民称“博卡瓦间贡”,亦称“斯巴乔贝拉干”,即开天辟地九大造化神之一,也是二十一座神雪山之一,排行第四,专掌“安多”地区的山河浮沉和沧桑之变,是藏族的救护者。我们行走在山脚下的草场地带,阿尼玛卿的西南侧,这里生长着成片的高原植物红景天,以及珍稀的绿绒蒿。我们的右侧是连绵的雪峰,左侧的山体传说就是阿尼玛卿的舅舅,而周边散布的小湖据说有108个,是阿尼玛卿的佛珠。
传说阿尼玛卿山神是活山神沃德的第四个儿子,沃德为了拯救藏区百姓,使他们解脱灾难,能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派老四到安多消灭妖魔,降伏猛兽,惩办坏人,使百姓过上幸福祥和的日子,后来老四与其父沃德巩甲相会时,修建的九层白玉琼楼变成了阿尼玛卿山神。同时,阿尼玛卿还是格萨尔王的护法神,有着无穷的智慧和慈善的心肠,他有许多家族、侍从和卫士,都环绕在他的身边。而我们转山一圈,自然也就逐一认识了整个阿尼玛卿家族。
走着走着我们感觉进入了一个奇怪的石头阵。一堆堆黑色的小石块垒至马腿高,面积很大,成片地延伸至山脚。当地人称“莫阿多啊”,是以前占卜的地方。我们沿着蜿蜒在其间的小路骑行,虽并不熟知各种通过石头进行占卜的方法,但确能感受到一种很神秘的气场。
经幡
2004年2月这里曾发生过一次大型冰崩,冰崩地点在阿尼玛卿Ⅰ峰6282米高程点西北330度方向的西坡上。这次冰崩形成的冰碛物东西长2.2公里,南北宽1.5公里,面积约为3.3平方公里,堆积物占压了玛沁县下大武乡5000多亩夏秋草场,清水河、达玛曲河、权隆河被阻断,并由此形成了一个面积达30000平方米的堰塞湖。
我们此时正在经过冰崩区,一条黑色的冰碛带从两山之间倾泻而出,黑色的碎石上这几年已经被过往的马队和朝圣者踩出了明显的小路,但规模很大,全部走完也得一两个小时。
经文
这一天的路程有24公里,我们走得很吃力,向导们寻找营地也很吃力,要保证有可靠的水源、平坦的地面以及背风的地势,结果寻到了一处高地“西马智地”,传说是山神们赛马的地方,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山谷,印有格萨尔王的彩旗高高飘扬在山巅的玛尼堆上,对面的山体就是阿尼玛卿的南大门,山门入口处。营地很美,一个清澈的小海子边,开满了黄色小花。帐篷就搭在河畔湿地厚厚的草包上,虽然有些潮湿,但软软的很舒适。马和牦牛被放养在周围的山里,马的双腿虽然被绑上绳子,但仍然能挪动得很远,第二天早上牧人们再将其逐一寻回。一夜风雨,一个藏族向导的帐篷头天晚上塌了,早上他从一堆帐布中钻出来,和同伴嘻嘻哈哈地抖掉毛毯上的积水,还一边高声唱着藏歌,在艰难的环境中,他们仍能保持开心和幽默。他们的快乐是如此简单,是这广阔的草原、奔腾的河流,以及巍峨的雪山,赋予了他们天生的坚韧、勇气和乐观。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