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沿革
皮山县是中国西汉时期西域沿塔里木盆地周围三十六国之一的皮山国所在地,是古"丝绸之路"南道重要商埠驿站,是通往印度、波斯和西方诸国的首选之道。《汉书·西域传》载:"皮山国,王治皮山城,去长安10050里。户500,口3500,胜兵500人。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骑君、驿长各1人。东北至都护治所4292里,西南至乌秅国1340里,南与天竺接,北至姑墨1450里,西南当克什米尔、乌弋山离道,西北通莎车380里。"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西汉王朝建置西域都护,皮山国归西域都护府管辖,皮山国王及各级官吏接受汉朝册封。从此,这里成为祖国大家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至东汉,皮山国曾一度被古于阗国兼并,后又恢复。三国时期,皮山国改名穴山(皮穴国)。北魏时期,皮山又称为蒲山,自北魏后,蒲山国再度被于阗国所占,成为于阗国的组成部分。于阗曾数度遭外来势力吐谷浑、柔然、嚈哒、西突厥、吐蕃的侵扰和统治。五代至明朝末年,于阗时而被北方强族所统治,时而回归中央朝廷。唐高宗上元二年(675),李治在于阗设毗沙都督府,于阗归安西都护府管辖。唐朝在于阗建10州,皮山城为于阗国着名的城镇。后晋高祖天福三年(938),石敬瑭王朝册封李圣天为大宝于阗国国王,大宝于阗国仍承唐制"析十州".北宋后期,推行伊斯兰教的喀喇汗王朝和信仰佛教的大宝于阗国进行过数起宗教战争,于阗国覆灭后其地域属喀喇汗王朝统治。元朝在此设和阗宣慰司都元帅府,行使管辖权。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开启叶尔羌汗国统治皮山的时代,各民族与中原往来频繁。清高宗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军平定准噶尔叛乱,驻军和阗,在和阗设办事大臣主事。清穆宗同治五年(1866),浩罕阿古柏入侵和阗,进行长达12年的残暴统治。清德宗光绪四年(1878),清军收复和阗。光绪十年(1884)新疆建省,同年十一月(1885年1月)皮山地域受叶城县管辖,隶属莎车府辖治。光绪二十八年(1902),清政府以固玛为治所,由叶城析桑株、固玛等三十八庄置皮山县,隶莎车府。民国九年(1920)皮山县隶属和田道。民国十七年(1928)皮山县属和田行政区辖治。民国十八年(1929)新疆在皮山县赛图拉设置赛图拉县佐,翌年10月27日改为设置局。民国二十三年(1934),和阗行政区改为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皮山县属第七区专员公署。民国三十二年(1943)赛图拉设置局撤销。
二、服饰
民国以前,皮山维吾尔族男子常年爱穿着黑色或白色土布长袍。解放前夕,成年男子喜穿无襟、无扣、无领、过膝的长大衣,大衣一般用黑色或白色土布面料。腰间常系花布会带,脚穿高筒皮靴或毡筒。精致的小匕首挂在腰上,或插在毛筒里,头戴斗帕( 绣花的小圆帽),衬衫多为用白色花条丝绸做的套头衫,尤其是大翻领两旁绣有花纹的衬衫最受小伙子们的喜爱。女子则喜欢"亏乃克"(连衣裙),上身开口、宽大、套头、过膝长的连衣裙,得、以用艾得利斯绸布料做成的为最好。"亏乃克"是每个成年女子四季必备的服装。女子四季都戴方形头巾,或蓝或绿,也有戴"斗帕"的,女式上装款式多为大翻领,领口显露出处自己喜欢的衬衣、毛衣和项链。这些装束至今未变,只是衣料质量和花色更加考究而已。
解放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男子的服装款式起了变化,特别是城镇青壮年的服装紧跟市场流行时髦服装的潮流而变化。不少人头戴鸭舌帽,脚穿尖皮鞋,身着中高档西装。春冬两季,穿各色风衣和黑灰色呢短大衣的也很多。
耳环、手镯、戒指和项链尤为妇女们所喜爱,尤其是耳环,更爱妇女们的表睬。所有小姑娘,从六七岁便穿耳眼,多戴铜环。成年后,依经济条件,改换金质或银质耳环。手镯、项链和戒指等首饰的偑戴与耳环相同。女人流行的美容习惯是把眉毛画连一线,且从小就画眉毛。
每适节日,男女老少都赶制新衣,从头到脚穿戴一新,走亲串友,互庆节日。
三、饮食
皮山县维吾尔人以面食为主,也喜吃大米做的抓饭,但因种稻面积甚微,所以吃得不多。副食以牛羊肉为主,鸡、鸭、鱼较少,忌食猪、驴、狗及猛兽的肉,忌食各种动物血以及死禽死畜肉。调料以盐、醋、小茴香和辣椒为主。饮料是茯茶,每日必饮,也喜欢年奶、羊奶。虔诚的穆斯林在餐后,双手并拢到面部,口念"阿门",感谢真主赐餐。
1、主食类 有馕、苏油喀食(带汤的翰面),拉面、揪片子面、汤面、曲曲来(馄饨),油塔子、烤包子、朴劳(抓饭)。 近年来,维吾尔族与汉族在饮食方面互相借鉴;米饭、馒头等食物已进入维吾尔族家庭。
2、菜食类 "库尔达克"(煮连骨肉)是传统菜。也有炒菜,诸如炒鸡蛋、皮牙子炒肉、炒羊肝、炒杂碎等。在炒菜中,每菜和有皮牙子。
3、小吃类 有烤羊肉(又名喀瓦卜,一种是烤全羊,一种是烤肉串)、凉粉、羊杂碎(一种是煮凉拌,一种是把大米、胡萝卜和小块肉等灌入羊肠,或灌面肺,一同煮熟后凉拌)。
4、饮料 有茯茶(维吾尔族人常用的饮料,一年四季皆有,一日三餐俱备),酸奶子、木热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