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魯克沁:且歌且舞诺鲁孜

时间:2012-07-30 10:47来源:新疆都市报 作者:崔灏 点击: 载入中...

 

新疆鲁克沁镇


 

  2010年3月21日节气是春风,每年的春分时节,新疆的柯尔克孜、哈萨克、维吾尔、塔吉克、塔塔尔、乌孜别克等民族都要欢度“诺鲁孜节”,以庆祝冬天的离去、春天的来临。延续了几千年的“诺鲁孜节”在沙漠边缘的绿洲演变成十二木卡姆演唱会、麦西热甫舞蹈;在帕米尔高原上的雪岭下演变成塔吉克人的鹰笛高奏;在天山腹地流线型的草原和帕米尔高原演变成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人的阿肯弹唱、《玛纳斯》演唱……

  

  春到火洲

 

  春天早一个月来到吐鲁番盆地东部的鲁克沁绿洲,火焰山阻挡了天山阴冷的空气,这里的柳树已泛出绿色,赶着驴车、扛着坎土曼的维吾尔族老乡走在乡间公路和阡陌田野,勤快的农人已开始在田间为葡萄开墩。


  鲁克沁镇十字路口北边的中学操场上热瓦甫、都塔尔、手鼓伴奏下的木卡姆回荡在春天带有葡萄汁液甜味的空中。我们加快脚步,急匆匆跨入土墙围起的操场上的演唱会现场,维吾尔族、回族、汉族和从脸庞上看不出是哪个民族的上千人正亢奋地跳着、舞着、弹着、唱着……


  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有喀什、莎车、和田绿洲风格的《十二木卡姆》,有叶尔羌河岸、塔里木河上游的麦盖提、巴楚、阿瓦提风格的《刀郎木卡姆》,有东天山脚下戈壁绿洲哈密风格的《哈密木卡姆》和火洲吐鲁番盆地的《吐鲁番木卡姆》等多种。吐鲁番木卡姆是保留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而鲁克沁地区的木卡姆又是《吐鲁番木卡姆》的精华所在。


  新疆历史上的各个少数民族在绿洲草原、河流高山、沙漠戈壁繁衍生息的几千年中,产生了西域乐舞,创造了《龟兹乐》、《于阗乐》等且歌且舞的演唱、表演形式,并逐步形成了十二木卡姆套曲。这些音乐建立在宗教、农耕、畜牧、劳动、爱情甚至巫术、咒语的基础之上,在迁徙变成定居之后演变成一种绿洲城邦文化,流传并发扬。中原曾特别欣赏龟兹乐舞——在公元550年之后的北齐时期,龟兹乐舞就得到了皇帝的赞许。


  木卡姆的内容、形式非常丰富。在古代,西域乐舞大多是伴随着宗教仪式进行的,因而受众面广泛。人们开始歌唱生活、劳动和爱情:“我的情人阿依木汗,我一直把她放心上。可是她要离我而去,她是不是有了新欢?为了留住阿依木汗,我悄悄来到她的花园。过去我不该冷落了你,只顾自己跳麦西热甫(吐鲁番木卡姆中的歌词)”。

 

  忘我乐舞

 

  这场由乡村艺人组成的民间木卡姆演唱会已持续了2个多小时,我们抵达操场时,他们正演唱木卡姆第一个套曲中的第二曲。我听不懂歌词,但我分明可以从歌者浑厚、饱满的歌声和充满激情的面部读懂歌中的含义。把历史写在音乐和歌声中的维吾尔人似乎更钟情于一浪高过一浪的歌唱,在田野地头、葡萄架下甚至不大的庭院,他们都能唱出这种震撼,音阶和旋律充斥他们的心房里,流淌在他们的血液中。


  我盘腿坐在地毯上,音乐和音符像潮水般扑面而来,就像朵朵浪花沁入胸膛。“我采来一束鲜花,献给我的情人热娜;她使我坠入爱河,我却得不到她……”几十岁的老汉唱着年轻时曾经唱过的情歌,歌唱时,他们是否也在回忆?


  歌声中,人们开始款步走上红绿地毯,寻找一个切入点,开始他们的“胡旋舞”——沧桑的、圆润的、稚嫩的肢体同时舒展开来,随韵翩翩,酣畅淋漓。


  我张口结舌地置身于这种似洪荒中的动与静中,用心去体会木卡姆弹唱和舞者的旋转,顾不得手中的相机,顾不得喝彩——我开始遐想远古西域的绿洲、绿洲上的玫瑰花园,花园中歌唱的原住居民……


  吐鲁番十二木卡姆有十二组套曲二十四个片段,每个片段的演唱都需要半个时辰,今天,“诺鲁孜节”的十二木卡姆仅仅演唱了一个套曲的两个片段,而十二个套曲需要不停地演唱一个昼夜。然而,这群维吾尔族人在演唱时却弹者不疲、唱者不倦、舞者不息。这种不疲不倦不息的答案仅仅在于: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家园。


  延续了几千年的“诺鲁孜节”在沙漠边缘的维吾尔绿洲演变成十二木卡姆演唱会、麦西来甫舞蹈,在帕米尔高原上的雪岭下演变成塔吉克人的鹰笛高奏,在天山腹地流线型的草原和帕米尔高原演变成哈萨克、柯尔克孜人的阿肯弹唱、玛纳斯演唱。

 

  文化绿洲

 

  “楚水秦川过几重,柳中城里遇春风。花凝红杏胭脂浅,酒压葡萄琥珀浓”。明永乐11年(1413年),明成祖派陈诚来西域,留下了这首《鲁陈城》(即鲁克沁)的诗歌。追溯到汉代,鲁克沁已经成为中原开发西域的重要据点,汉武帝移民屯田,这里成为花果盛开的美好乐园,“逐渐形成丝绸之路北道、大海道上的重要政治、军事、经济中心,现在,历史深厚的柳中城变成了坎儿井流淌、绿树葱郁、桑葡连片、瓜果飘香的乡村沃野。


  有着独特艺术魅力、词曲美妙动听、舞蹈优美动人,集音乐、歌唱、舞蹈于一体的鲁克沁十二木卡姆当然也同样面临着尴尬的局面:精者已逝,老者将去,新者丢弃,后继乏人,保留在民间、口头的音乐、歌声和舞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丢弃得有点叫人扼腕。


  鲁克沁镇“诺鲁孜节”上的十二木卡姆演唱会尽管只是一个套曲的两个片段,但却足以叫游人留恋。


  回程中经过斯尔克甫村、连木沁沟、阿斯塔那村、苏贝希买里村中映入眼帘的黄土民居、木门彩绘以及生动的维吾尔族脸谱、服装一直左右着我的思绪,这一处那一地的流水绕村以及含苞待放的杏花桃花一直缠绕着我的思绪——舍弃了历史和文化的绿洲不就是一片连天连地的沙漠吗?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