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提孜那甫
提孜那甫乡位于塔什库尔干县北6公里,面积达2600平方公里,人口2900余人,边境线全长达22公里,40%的牧民都沿边境线生活,形成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生产方式。
家住乡里的老王告诉我,“提孜那甫”是早熟的意思,指庄稼成熟得早。因为这里是稀土地,稀土对农作物种子的发芽、生长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可促进叶绿素的增加,提高农作物产量。
三月,平原上还是冰天雪地的景象,这里的杏树枝上已开始泛青了。全乡有25座大棚,里面种植的黄瓜、西红柿、辣椒、茄子、白菜、豆角等蔬菜,就成了高原景区蔬菜。
因为拥有优良土壤等优势的资源,近些年这里开始种植一些稀奇且名贵的植物,如高原枸杞、树莓、高原雪菊等。还有一种被称为“生物伟哥”的“玛卡”,形状近似于人参和胡萝卜,亩产可达上百斤,当地人称这些作物为“特色种植作物”。种植这些特色作物,不但给乡民们增加了收入,也使得提孜那甫乡更加声名远播。
随着当地开始进行大棚种植、大户养殖、矿业开发、劳动力转移和旅游开发等活动,也给乡里的农牧民带来了更多的收入。2011年,该乡的人均收入达到4000元左右。
提孜那甫乡里有个提孜那甫村。我认识了塔吉克族青年阿米尔夏,他家中有兄妹4人,父亲过世时他只有23岁。阿米尔夏高中毕业后就到内地去打零工,还有后来到山东劳务输出的经历,让他的社会阅历更加成熟。2009年起,他凭借丰富的见识和经验,挑头做起了旅游业,到了第二年,家中的收入明显好转了。
2011年春天,阿米尔夏家得到了乡里资助的两顶毡房,阿米尔夏兄妹几个利用这几顶毡房,热情接待来到当地旅游的客人。10月10日,阿米尔夏和他的弟弟阿力木江、妹妹莎丽曼在同一天举办了家庭式的集体婚礼,我能感受到,三个家庭的幸福的生活将从此开始。
商机四伏的县城经济
从提孜那甫乡沿314国道走入塔什库尔干县县城的塔什库尔干路,这里有一个很“牛”的宾馆,叫做“犇磊鑫宾馆”,老板是一个40出头的陕西人,叫王安林。
王安林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投奔姐姐来到塔什库尔干县的。那时县城只有两条街道,四处是石头路和土房子。到了90年代末期,王安林开了三个商店,其中一个店的面积达到了100多平方米。
他一边开店做销售,一边积攒资金。2003年,王安林投资300万元,建起了一座1500平方米的两层楼,开始做起旅游服务生意。2007年,他又投资300多万元,建了一座具有塔吉克族民族风格的一层楼建筑,即现在的“犇磊鑫宾馆”,面积1300平方米。2011年,他又投资500万元,在“犇磊鑫宾馆”的北边建了一座三层楼高、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的贵宾楼。
当说起在这里开店的原因时,王安林激动地与我说了起来,因为很多好心人的帮助,很多人都期待来到当地看看纯净美丽的自然风光,再加上这些年来乡里的塔吉克族名族风情已是最吸引游客的地域优势,自己的生意也能做得更好。
与王安林相比,珠宝商林远刚开珠宝店五年了,生意也是越做越红火。林远刚是1993年到塔什库尔干县来打工的,2006年开起了自己的疆南玉行珠宝店。现在回想起当时初到塔县时的情景,还会感慨万千:土房土路,人烟稀少,这是他对当时的印象。如今这里楼房林立,柏油路平坦畅通,商业街人流不息。自己愿意在这里开店,就是看中了塔什库尔干县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宝石类的矿产中除了珍贵的黑碧玉,还有祖母绿,这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
通过几年的发展,林永刚的店面就达到了这样的规模,但他说自己的店在县里也只是中等规模的,全县较大规模的店铺就有十几家。等县上的奇石厂建成了,他还打算在那里开一个大点的门面店,把生意做得更大。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