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出身"诗礼仁宦"之家 是元朝宗室后裔(2)

时间:2014-06-03 10:43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卞文超 点击: 载入中...


  1924年,梁漱溟从北大辞职,彻底离开学术界。之所以辞职,艾恺认为,一是梁漱溟觉得自己一天大学都没上,对佛学的专业术语不够了解,觉得自己没资格当教授;二是他受不了学术界的条条框框,骨子里不想坐在书房里搞研究。


  走出象牙塔,梁漱溟就是为了去行动。他一离开就行动起来了,寻找解决中国问题乃至解决全人类问题的一个方案,而这个方案就是乡村建设。从20世纪20年代到1937年,梁漱溟在广东、河南、山东主持乡村建设,试图通过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措施建立一个以“乡约”和“乡俗”为基础的自治组织。这期间,他虽然写过很多书,不过没有一本纯粹学术性的书,这些都是要解决问题而提出方案的作品,而不是纯粹的理论研究。


  在战乱的炮火中,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活动没有成功。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梁漱溟又有了新的行动方案。他参加抗战活动,曾在重庆北碚办勉仁书院。1939年发起组织“统一建国同志会”;1940年,参加发起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央常务委员。次年赴香港办民盟刊物《光明报》,并出任社长。1946年,他参加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并代表民盟参与国共两党的和谈。在1937年到1947年这十年,他忙着调和国共之间的紧张局面对立的冲突,为避免内战的爆发奔走呼吁。


  梁漱溟和毛泽东原本是老朋友,他曾去延安和毛泽东讨论解决中国实际的社会问题。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毛泽东邀请梁漱溟回北京任职,梁漱溟回答:“我留在外面不是很好吗?”艾恺回忆,梁漱溟曾多次得意地对他说:“我一辈子一天的官都没有当过。”1955年,由于批评当时的农民政策,梁漱溟遭到政治批判。因言获罪,这个人物一度久久被忽视。


  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梁漱溟仍然着文、演讲,宣传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1985年11月份,在中国文化书院的梁漱溟学术思想研讨会上,90多岁高龄的他,用很大的声音强调:“我不赞成我是一个思想家。我是一个实践者,我是一个要拼命干的人,我一辈子就是拼命干的!”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梁漱溟为创办《光明报》只身飞赴香港
  • 蔡元培批评梁漱溟维护儒教:凭空辩论 都是空话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