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名士促成朱元璋称帝野心 最终又招其忌恨?(2)

时间:2012-06-18 09:04来源:《被利益集团拖垮的王朝 作者:王家声等主编 点击: 载入中...


第一件事是鄱阳湖大战。其时,陈友谅的军事实力超过朱元璋,如果朱元璋此役失败,就会失去问鼎皇位的机会。在这场关乎生死存亡的惨烈大战中,刘伯温始终与朱元璋同坐一条船上,须臾不离左右。战斗打到第三天,朱元璋正坐在旗舰的胡床上督战,坐在他身旁的刘伯温突然一跃而起,拽着朱元璋说:“走,快走!”朱元璋不知就里,也不及细问,只得跟着刘伯温迅速撤到另一艘战船上。还没坐定,只见一发炮弹“嗖”地落在先前的旗舰上,将之炸成碎片。朱元璋大惊,心中非常感激刘伯温的救命之恩。


日暮之时,刘伯温建议移师湖口扼住鄱阳湖入江通道,等到金木相犯日再与陈友谅决战。按五行学说,朱元璋为金命,陈友谅为木命。金木相犯即金克木之日,选择这一天决战,陈友谅必败。


朱元璋毫无保留地采纳刘伯温的计谋,鄱阳湖大战最终以陈友谅的惨败告终。此后,朱元璋顺风顺水,3年而得天下。用“一战定乾坤”形容是役,一点也不为过。一人而抵百万师,刘伯温运筹帷幄的才能,于此发挥到极致。


第二件事是刘伯温帮朱元璋选宰相。明朝第一位宰相李善长是朱元璋的老乡,开国后,他被封为韩国公,列为文臣第一。李善长当宰相时,刘伯温是御史中丞兼太史令。这种安排表明朱元璋对刘伯温生了戒心。刘伯温学识与执政能力均在李善长之上。朱元璋离不开刘伯温的学问,但又害怕刘伯温用自己的学问来对付他。因此,他给刘伯温的定位是:只允许议政,不允许执政。


当了皇帝后,朱元璋猜忌心日重,老害怕手握重权的开国功臣谋反。有一天,他把刘伯温找来密谈,就撤销李善长宰相职务之事征询意见。刘伯温当即表示反对。他说:“李善长资历老,又练达,能调和诸位大将及勋旧的矛盾,适合当宰相。”朱元璋大惑不解道:“李善长多次构害于你,欲致你于死地,你怎么还为他说话?”


刘伯温顿首答道:“朝廷换宰相,就好比大房子换立柱。立柱必须是一根又直又粗又长的大木头,方可支撑房梁的重量。皇上首先得找一根新的大木头,方可把旧的立柱换掉。如果用一堆小木头捆起来充当大木头去换立柱,那么,这座房子最终会倒塌。”


后来,李善长终究还是被杀掉了,朱元璋找了3个在他看来可以当作“立柱”的人,再次向刘伯温征询意见。刘伯温仍是摇头。他一一分析说:“杨宪有相才,无相器。”


朱元璋问:“何为相才,何为相器?”


刘伯温答:“相才指才能,相器指气度。杨宪有宰相之才,却无宰相的气度。他好与人计较,不能做到心静如水。”


朱元璋问:“那汪广洋呢?”


刘伯温答:“心胸偏浅,盛于杨宪。”


朱元璋又问:“胡惟庸如何?”


刘伯温打了个比方说:“犹如用腐木做了个车辕,谁还敢驾这样的车呢?”


朱元璋有点不高兴,说:“我选的宰相,没有哪个比得上你老先生。干脆,这个宰相你来当好了。”


刘伯温小心回答:“臣疾恶太盛,又耐不得细繁。若强当宰相,必然会辜负陛下的大恩。天下这么大,何患无才,惟愿明主悉心访求。只不过,方才说到的这三个人,的确都不能当宰相。”


刘伯温的这次议政,肯定有违圣意。因为此次谈话之后,杨宪、汪广洋及胡惟庸都先后拜相,但不久又相继被朱元璋诛除。事后检点,朱元璋承认刘伯温识人更高一筹,却对刘增大了戒心:一个人把什么都看得这么透彻,对猜忌成性的朱元璋来说,绝不是一件让他愉快的事。

 

胡惟庸构陷刘伯温


洪武四年(1371)年,刘伯温在追随朱元璋11年之后,终于如愿以偿退休归田。退休之前,在京城最后一个春节,刘伯温写了一首《元夜》,内有“君王注意防骄佚”这样的句子。他可能是看到朱元璋当上皇帝后,虚怀若谷、从谏如流的一面正在消失,而骄横之气正日益滋长。


61岁的刘伯温回到老家后,既为避祸,也为娱心,便彻底做了一名田舍翁。他每日只做两件事:饮酒和弈棋。当地官员慕名求见,他一概谢绝。尽管如此谨慎,还是惹来了大祸,差点让朱元璋砍了脑袋。


南田有个地方叫淡洋,一直是个盐贩聚齐、盗贼出没的地方。刘伯温还乡后,淡洋的治安状况并没有改善。为家乡计,亦为朝廷计,刘伯温委托儿子刘琏给皇帝上书,建议在淡洋设立巡检司,调派军队驻守,使奸民无法作乱。


这封信没有通过中书省,而是直接送给了朱元璋,尔后朱元璋将信批到中书省处理。时任左丞相胡惟庸看到奏书,心里头很不是滋味。当初,刘伯温在朱元璋面前说自己既无宰相之才,亦无宰相之德,胡惟庸早恨得牙痒痒的,拿到刘琏的信后,他便找来心腹密谋报复之计。


不久,被胡惟庸派往青田调查的兵部官员回来,向朱元璋上奏了调查结果。说是刘伯温夜察天象,看到淡洋有“王气”,便想在这里建造自己的墓地,以利后代。但淡洋居民极力反对不肯迁出,刘伯温想借朝廷之力,设巡检司以驱民。


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胡惟庸的构陷。这位奸相太了解朱元璋了,皇帝最忌某地出了“王气”。朱元璋顿时暴跳如雷,即行下旨褫夺刘伯温的俸禄。


圣旨到达南田之日,刘伯温诚惶诚恐,即刻前往南京向朱元璋当面谢罪。朱元璋在气头上,也不召见。刘伯温便以待罪之身客居京城三年有余。这期间,胡惟庸深得朱元璋信任,取代汪广洋当上宰相。刘伯温得知消息后,对儿子说:“我早就看出胡惟庸不是好人,如果我的话不灵验,那便是苍生的福气。”


风烛残年的刘伯温,面对一个忌恨于他的皇帝,一个欲置他于死地的宰相,可谓凄风苦雨度日如年,不久病倒于客邸。胡惟庸假传圣旨,指派御医前来问诊。据说吃了御医的汤药后,刘伯温腹中便长了一个拳头大的石头。


刘伯温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于是在洪武八年三月(1375)上书乞求返还故里,朱元璋批准。刘伯温回家不到一个月,便撒手尘寰。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哪位军事家被毛泽东称为“千古高手”?
  • 名士们如何排怒解愁
  • 海啸促成清政府甲午战败后求和?
  • 美媒体评价哪位亚洲将领“堪比隆美尔”曾学毛泽东?
  • 看看名士们如何排怒解愁
  • 民国名士黄侃作风霸道 校务会上骂校长母亲偷和尚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