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里的那个人,和昨天没有什么区别。
两鬓掺白的头发是少年时期就长出来的。右眼角那颗痣依然漆黑,没有变大也没有变小。嘴唇干燥,仍是旧时模样。只有那两只眼睛,有了变化。它们混浊、昏黄,其间渗乱着血丝,就像电影里描述的,经过多年日夜奔波,困累不堪,蹲在墙角稍作喘息的逃犯的眼睛。
这是谁?闭上眼睛的那瞬间,我听见一声长叹。那声长叹像石头扔进无底的深洞,不由自主、空洞、无依。在镜子里,在镜子里的眼睛中,看到与自己想象中截然不同的形象。这让我觉得既神奇又踏实。
男人一般都不太会经常照镜子。不照镜子会有很多理由:习惯、工作忙、不喜欢、没必要……但这些算得上是理由吗?什么时候我们变得跟耕牛一样忙碌了?
我们不能不那么忙?真的不能停下一些活动,翻翻久别的书本,听一两首不再时髦的曲子,做一些自己一直想做却一直没有“闲情逸致”来做的事情?
我们的所谓做事大部分似乎应该可以划归到没事找事做的范畴,或者说是不假思索习惯性的率性行事而已。这些事情既没有方向,也没有目的。太多这样的习惯使我们失去了在适当的时候让自己稍事休息和与自己面对面反思的机会。我们越来越少的反思与沉积,便会让绝大部分往事与我们擦肩而过,让我们生命的历程变得空空荡荡。
没有了往事,依靠什么来滋养生活?
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样与往事相处。对于我,如果没有了往事,如果没有了前行途中的探望,我感觉自己便是一个机器人,在一种永远看不见、不知道来自何方的力量推动下,只会往前走,哪怕前面是高山,是深渊,是辽阔无边的沙漠,脚步也不会有稍许停顿和迟疑。
朋友们不止一次批评我没有激情,未老先衰。我明白他们是批评我喜欢沉迷往事,不思进取,不求上进。朋友们固然正确,但有时我还是不承认自己所有的日子都活错了。我承认我的生活态度在传统观念里有错,但是内心的认知,到底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评判对错与得失?无可预测的现实生活和错综杂乱的记忆携起手来,它们正在引导我走向未知。去往未知的路上有无数入口和出口。它们会让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偏离朋友们善意批评的指定轨道。
一直会,一定会。这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