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西似乎是一夜之间从地里冒出来的,冒出来就红透了网络,又从网络落地成了有名的“黄瓜西瓜”。
黄色面孔,东北口音,第一代移民,用英语说相声,是媒体给他的几个标签;41岁的他,是个十足的老男孩。
这位出生在中国东北的朝鲜族小伙,成了生化博士,却写了一本与生化毫无瓜葛的书:《黄瓜的黄,西瓜的西》。
他成了美国史上第一个华裔单口相声演员,成了红透北美的笑星。在机遇与偶然之间,他完成了一个“邪门”的美国梦。
观众在看黄西表演时给他画的像
你儿子永远上不了大学
1970年,黄西出生在吉林省白山市的河口公社。父母读过大学,当时可算“高级知识分子”。父亲黄龙吉在一家工厂当工程师,母亲李惠淑则是一名医生。
作为家中长子,黄西小时候并没有特别乖,经常带着弟弟搞恶作剧。但从小到大,黄西只挨过两次打。一次是因为黄西发脾气扔了一支铅笔,父亲让他捡起来,可他不捡;另外一次,是他偷偷去河里游泳,被父亲发现了。
他5岁半就上了小学,成了年级里最小的学生。他上小学时成绩很不好,班里45人,他总是倒数第二第三名。他爱从收音机里听评书,上课时脑子里全是评书里的段子。
上世纪80年代,考大学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父母通过关系,好不容把他弄进了白山二中,但黄西依然淘气难改,经常逃课。
那届高中学生有300多人,第一次考试他考了286名,而只有前100名才有希望考上大学。开家长会时,老师告诉他父亲:“你儿子永远上不了大学。”
“以后你的前途自己决定”
高二,黄西才15岁,父亲突然对他说:“你现在15岁了,是个大孩子了,从现在起,我不会再管你。我不会对你的成绩再说一句话,以后你自己的前途就自己决定了。”这番话让黄西心里隐隐有一丝悲壮感。
这时,黄西生命中另外一个重要的人出现了。
杨秀华,黄西的新班主任,物理老师,黄西称之为“慈母”。她曾经为黄西做过棉袄,也曾和一个爱打架的学生谈了64次话。一次黄西旷课,杨老师罚他站。从那以后,他上课的次数越来越多,成绩也越来越好。
一年之后,黄西的成绩跃升到全年级前两名。高考的时候,他报考了北京大学,临场的紧张,让他发挥并不好。结果,只拿到了吉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上大学后的黄西开始写喜剧、表演小品,上了系里的晚会和学校汇演的舞台。但这对他来说,仅仅是玩而已,他做梦也没有想过自己以后会表演小品或相声。
全国最高分的成绩进了中科院
大学最后一年,在一位教授的激励下,他决定攻读更高的学位。他决定报考中国科学院。一个月的时间,一本很厚的有机化学书,从头到尾读了好几遍。结果,有机化学考了满分100分,生物化学97分,他如愿进入中科院。
到中科院报到后,有些高年级的研究生特意跑到他宿舍来看他,就想看一看有机化学考100分的人长什么模样。
当时很多学生都读美国的《读者文摘》,里面有很多英语笑话,尽管他们认识笑话里的每一个单词,但就是不明白。而黄西则很容易理解那些笑话,还可以给同学们解释笑话的笑点在哪里。
在中科院,这个自称不擅长谈恋爱的男生,在23岁时邂逅了自己后来的太太金妍。他和金妍是在一个韩语学习班上认识的,金妍没有参加那个班,而是陪妹妹去的。
第二个周末,他就主动邀请金妍和她妹妹去植物园玩。1994年,就在黄西去美国之前,他向金妍求婚,回老家办完婚礼,他就去了美国。
美国和电影里看到的不一样
刚下飞机,文化的冲击随之而来。首先是语言,去超市,还是跟人说汉语;其次是吃的,他觉得美国的伙食糟透了,为什么美国是世界上食品最丰富的国家,而美国人却不懂得做菜呢?
他开始失眠,白天又听不明白别人在说什么。他对自己说:“我不想再去接触另外一种新的文化了。”
他在莱斯大学就读,欢迎会上,有个老师讲在美国的注意事项,他说:“美国和你们在电影和电视上看到的根本不一样。”
2000年,他在一家基因模型公司找到了第一份工作,那家公司后来因为经营不善,一年后,他被裁员了。后来他在赛诺菲——安万特找到了新工作,他结束了7年的德克萨斯生活,来到了波士顿。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