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考古工作者在安溪县城厢镇雅兴村澳江古码头,发现一块清嘉庆年间的摩崖石刻,专家认为这是一块清朝渡船收费标准,类似于现在的“乡规民约”或价格表,石刻对研究泉州古代水运和古刺桐港繁荣有着重要意义。
古代乘船按水位收船资
渡资摩崖石刻位于澳江古码头一黑页岩岩石上,每个字径约3.5厘米—5厘米,虽然有近200年历史,但字迹还依稀可见:“舟楫之利,本以通往来,近因子侄纷更多事,兹众等公议,定:澳水安流一文,满牛皮石二文;大水难渡,听其对约甘愿,公定如此,倘有违者,就近闻知,众等自当督责,决不宽恕,许家众等谨白。”
“这是清嘉庆年间澳江古渠对渡的收费标准,类似于现在的‘乡规民约’及价格表。”市文物普查小组成员吴艺娟告诉记者,从石刻上的字样来看,应该是按照水位来收取船资,“比如说江水水位上涨时,船家危险增加,就要加倍收费。”
码头曾连接湖头和刺桐港
“沿江而上就是湖头,顺江而下就是刺桐港。”吴艺娟介绍说,湖头在古代是泉州乃至南方的一个经济重镇,内陆的木炭、茶叶、瓷器、木材等土特产通过水路顺流而下,再经过刺桐港销往世界各地。而大批布匹、药材、盐巴等也经泉州销往内地。澳江古码头正好位于这个当时非常繁忙的水运通道上。
“当时泉州最大的交易市场就在湖头。”湖头文化站的李绍清站长告诉记者,从北宋至清朝时期,泉州的水路可以直通湖头,湖头因此成立一个连接沿海与内陆的一个重要交汇点。“当时湖头繁荣程度堪比泉州,被称之为‘小泉州’。”李站长介绍说,古时湖头是永安、大田、德化、永春等通海的中转站,各地的客商云集。
郑和曾到湖头招募水手
根据史料记载,三宝太监郑和曾多次来泉州,并去过湖头招募水手,吴艺娟介绍说,郑和的亲随邓回就是郑和亲自到湖头招募的。邓回是有资料明确记载跟随郑和下西洋的泉州人。在湖头发现的《邓氏族谱》也证实了这种说法。另外,湖头也有一个专门祭祀郑和的“大使宫”。
吴艺娟还告诉记者,澳江古码头附近,有一座蒲氏墓,估计是元代泉州市舶司蒲寿庚的后人,而蒲氏是阿拉伯人后裔。安溪现在还有一条巷以蒲氏命名,“这方摩崖石刻与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