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1982年,在邓小平的倡议下,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成立,邓小平亲自担任中顾委主任。这是一个过渡性组织,但因其是诸多重量级中共元老的大集合而富有威名。它存在到1992年,包括邓小平在内的开国一代中共领导人们,借此逐步退出第一线,完成了执政党中央机构的年轻化。
本文摘自:《人民文摘》2011年8期,作者:苏永通 聂萌房 珊珊,原题:《党的老人:原中顾委委员们的晚年片段》
1982年,在邓小平的倡议下,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成立,邓小平亲自担任中顾委主任。这是一个过渡性组织,但因其是诸多重量级中共元老的大集合而富有威名。它存在到1992年,包括邓小平在内的开国一代中共领导人们,借此逐步退出第一线,完成了执政党中央机构的年轻化。
亮相与“归隐”
自1987年十三大起,每届党代会都会设40-60名特邀代表。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安排,特邀代表具有与正式代表同样的权利,也是党的老人们在政治舞台上少有的公开亮相。
原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不仅是十五大和十六大的特邀代表,还以大会主席团常务委员会成员身份,同在任领导人一起在主席台前排就坐。薄一波曾连任两届中顾委排名第一的副主任。1999年,他还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50周年庆典。
在原中顾委委员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原各省一把手,以原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最为人熟知。1985年,他选择一退到底,包括未出任省顾委主任。依照惯例,任仲夷没有被组织列入十三大(1987年)代表候选人名单,却意外被数百名党员联名推荐并全票当选,又高票连任至十六大(2002年),创下党代会正式代表参会次数和年龄之最。
或许是因为退休之后时间空余,这些老人们的兴趣爱好,也被充分发掘。
一些非政治性的“中”字头团体,有时可见老干部们的身影,或担任会长、名誉会长,或挂名顾问。
原黑龙江省委书记、中顾委秘书长李力安曾担任“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理事长,而他的前任,则是原中顾委委员、中央办公厅主任冯文彬。
开国上将肖克还创造了老人中最显著的文学成就,作为诗人和书法家,他在战争年代创作的长篇小说《浴血罗霄》获得1991年茅盾文学奖荣誉奖。上将吕正操则曾长期担任中国网球协会主席,88岁时,他仍每周打四五场网球,每场一两小时,运动量惊人。
经济学家于光远因研究玩学而自称“大玩学家”,他还曾倡导“健康、科学、友好的麻将文化”,举办“中华麻将公开赛”。
老人们还撬动了堪称“浩大”的文化工程。肖克发起成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并挂帅编纂《中华文化通志》,共101卷、4000余万字,由全国近200位专家历时8年完成,1998年出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为该书题词并作序。
“二线”政治
中顾委在1992年的十四大结束后使命撤销,绝大多数老人完全隐退,但也有例外。
一些老人被安排进入政治性团体,以“半官方”或“非官方”身份继续活跃在政治舞台。原上海市长汪道涵1991年11月出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首任会长,直至2005年12月去世。他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的置酒言咏式的会谈方式,成为绝响。
原国新办(中央外宣办)主任朱穆之,因人权议题频繁发言,反击西方指责。1993年,中国人权研究会成立,朱穆之出任首任会长,后任名誉会长。
1999年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朱穆之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说:“没有主权,哪来的人权。所以还是邓小平说得好——真正说起来,国权比人权重要得多。”
1990年后,原中顾委委员邓力群担任中共中央党史领导小组副组长,并参与创建当代中国研究所。
绝大多数人因年龄、身体或其他特殊因素,深居简出,但仍保持对政治和时局的高度关注。
95岁的原中共中央副主席汪东兴每天都要看《人民日报》,从头到尾看,还有《环球时报》等。这些“学习”每天会占据他4个小时。最近,汪东兴又在通读毛选。“他碰到问题会到里面去找答案”。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