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历时5年4个月的南京汪伪政权解散。周佛海在得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后,立即向蒋介石拍了急电,表示将他控制的1万多人的武装,以及“完整”的上海奉给蒋介石,并乘机向蒋介石表忠心,“职与其死在共产党之后,宁愿死在主席之前”。
本文摘自:《世纪风采》2011年第11期,作者:杨必军,原题:《中共一大代表周佛海的不归路》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13名来自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及马林、尼科尔斯基两位共产国际代表,总共15人出席了会议。在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中,有的人一生是革命的、光辉的、伟大的,但也有的人是落伍的、颓唐的、叛变的。其中周佛海就是背弃信仰,叛变投敌的中共一大代表,终其一生没有实践他在南湖红船上的誓言。
出身农村,少年身世坎坷
周佛海,1897年5月29日出生于湖南沅陵县凉水井镇一个偏远的山村里。家人最初给他取名周福海,后改周佛海。周佛海有一个哥哥周佛生,一个妹妹周佛珍。父亲周奎久,在曾国藩属下做事。母亲姓马系福建人。1909年,父亲周奎久在前往福建赴任路途中病逝。
少年时的周佛海在乡下读私塾,1913年考入沅陵县高等小学堂,1914年进入长沙兑泽中学,1915年考入湖南省立第八联合中学。此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种矛盾加剧,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反帝反封建的呼声高涨,人们对旧制度日益不满,中国社会正在酝酿一场大的变革,这样的变化也延伸到校园。1917年5月,一次学校提前上课,家住远处的学生赶不上课期,周佛海就带着学生去找学校评理。青年时期的周佛海年轻气盛,一拳击落了老师办公桌上的水杯和文具,后来又扯掉学校给他记大过的公告牌。此事在校园造成很大的影响,周佛海因此被第八联合中学开除。成长和求学环境的变化,激起了周佛海拼搏奋斗的豪情壮志。
旅日留学,出席中共一大
周佛海被第八联合中学开除后,在好友邓文伟、何亚雄、谢伯林等人的的资助下,先后到长沙、上海等地谋生求学。在上海的湖南会馆,老乡建议他去日本勤工俭学。1917年初夏,周佛海从上海的黄浦港乘船去了日本,进入鹿儿岛第七高等学校学习。
周佛海在日本学习时,开始接触、阅读社会主义方面的书籍,对国际形势较为关注,对西方历史,尤其是俄国和德国革命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始信仰共产主义。1920年,周佛海利用暑假回上海。期间,周佛海拜访了《解放与改造》的主编张东荪。周佛海在张东荪办的《解放与改造》上发表过不少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陈独秀通过张东荪,约见了周佛海。周佛海就这样与陈独秀组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暑假结束后,他返回日本继续学习。
回到日本后,周佛海组织旅日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周佛海在日本鹿儿岛接到赴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的信件,成为唯一从境外赶回来的海外一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大会宣言》。一大会议选举陈独秀为总书记,周佛海为副总书记,张国焘为组织部长,李达为宣传部长。中共一大结束后,因两个月内陈独秀未到沪,周佛海便留在上海一度“代理书记”。陈独秀回来后,周佛海奉党的指示,参加了上海劳动组合书记部的领导工作,后又奉命前往长沙、武汉、安庆等地,负责挑选各界民众代表,准备出席共产国际召开的远东弱小民族会议。周佛海返回上海后不久,《时事新报》揭出他十几岁时就在乡下结了婚,家有发妻和儿女,“现在又在上海与其同乡商界某人的女公子大谈恋爱,看来又要再度做新郎了”。消息一出,他不与组织告别,干脆带着恋人杨淑慧,于1921年11月初离沪,返回日本读书。
背信脱党,投靠国民政府
1922年3月,周佛海从日本鹿儿岛第七高等学校毕业后,在东京京都帝国大学读书的湖南老乡帮助下,也考入该校。按理说,在好的平台下,可以进一步深化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可此时周佛海动摇了信仰,逐渐与共产主义背道而驰。返回日本后,他实际上与党组织脱离了关系,不再从事党的任何工作。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