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台湾装甲兵历史上最著名的“四大战役”

时间:2011-12-22 17:09来源:军事世界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核心提示:1939年10月,日军进犯桂南,11月下旬攻占南寮东北各要点,12月进据八塘,国民党陆军第5军奉命收复昆仑关险要,于12月18日由第2师、200师及装甲兵第1团正面进攻,官兵前仆后继,终于在12月21日攻克昆仑关,这就是著名的“昆仑关战役”。

点击进入下一页

本文摘自《军事世界》2009年第5期,作者:佚名,原题:《从“国军”战史走出的现代台军装甲兵》

2009年3月1日,台湾陆军装训部高调举办了所谓“装甲兵成立80周年”暨建校73周年庆典,还特别进行了主战坦克静态陈列与动态表演。刚刚就任的台陆军司令杨天啸上将、战略顾问霍守业一级上将、前装甲兵指挥官岳天将军,以及装甲兵“三三联谊会”、“长安联谊会”会员悉数参加。杨天啸声称,期盼各界能持续秉持“诚、热,爱”的装甲兵精神,给陆军及装甲兵指导建言,继续提升台装甲部队战力。

“四大战役”成就“装甲兵纪念日”

台军装甲兵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前的“国军”装甲兵。国民党装甲兵成立后历经“剿匪”。抗战、“戡乱”等时期,成就了所谓“四大战役”。

1939年10月,日军进犯桂南,11月下旬攻占南寮东北各要点,12月进据八塘,国民党陆军第5军奉命收复昆仑关险要,于12月18日由第2师、200师及装甲兵第1团正面进攻,官兵前仆后继,终于在12月21日攻克昆仑关,这就是著名的“昆仑关战役”。

1944年3月3-8日发生的瓦鲁班战役是国民党装甲兵扬威异域的著名战例。1944年2月国民党政府应英国的要求,派遣军队远征日军占领下的缅甸,与盟国初次并肩作战。1944年3月3日,驻印坦克第1营奉命反攻缅北,打通中印公路,该营在胡康河谷穿越原始森林,迂回敌后,于3月8日直扑瓦鲁班,一举攻入日军素称精锐的18师司令部,摧毁其指挥机构,使大部队得以迅速进入胡康河谷,扭转了缅甸战局。

在之后所谓的“延安战役”和“金门战役”中,国民党装甲部队参与内战。“延安战役”中,我人民解放军战术性的暂时撤离在国民党军看来竟成为“决定性大捷”,陕北解放军随后一系列成功的围歼战则让国民党军的“大捷”很快变成了笑话。

1948年10月24日,国民党装甲兵坦克第1团1营抵达金门,开始与解放军进攻金门的部队展开作战,激战两天后我军撤退。蒋介石为此向坦克部队颁发了“金门之熊”荣誉旗一面。但后来有消息称,号称“金门之熊”的坦克当时实际是损坏在海边上不能动,正好我军在此处登陆,“金门之熊”为保护自己无奈地开了炮,阴差阳错,最后竟然成了“英雄”。

蒋介石之子、前台军装甲兵司令蒋纬国认为,“四大战役”中尤以瓦鲁班战役最为装甲兵自豪,因此把每年3月3日定为“装甲兵纪念日”,以表彰瓦鲁班战役中装甲兵的英勇事迹,而这也是台军装甲兵队庆暨校庆的由来。

1949年装甲兵学校在台中西屯复校,后因校务校地发展的需求而迁校。先迁至清泉岗,1964年复迁至新竹湖口长安营区,即目前驻地所在,1969年底正式改编为“陆军装甲兵训练指挥部暨装甲兵学校”。台军一度认为,未来台澎防卫作战形态,滨海地区城镇将是攻守必争之地,当台军无法歼“敌”于海上时,就必须依靠一支具有高度机动力、强大火力及防护力的部队来阻挡“敌人”的脚步,而当前台军部队中,具有如此能力的部队也只有陆军主力——装甲部队。因此在马英九上台,陆军重受重视的背景下,台军装甲部队的改革和发展就成为台军改革的重中之重。

 

台军声称,装甲部队是台军综合火力最强的部队。以坦克为主、诸兵种编成的装甲旅自行化程度高,既能独立实施机动作战,又能与其他军兵种联合作战。主战坦克上的105毫米线膛炮、旅属炮兵营M-109A2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反坦克导弹,构成强大的支援火力、压制火力和反装甲火力。除装甲营外,还有装甲步兵营、炮兵营、支援营和工兵连、通信连等,持续作战能力和战斗保障能力较强。每个装甲旅无论是人员还是装备均实现了装甲化、自行化,具有全岛跨战区机动能力。特别是其反装甲能力较强,如“陶”式、“地狱火”、“标枪”等反坦克导弹数量大、精度高、破甲力强,构成了空地反坦克火力配系。

2004年10月,台陆军总部决定,联合中山科学研究院共同建设第一支数字化坦克旅。台军首先在陆军中的“王牌部队”——驻扎在新竹湖口的第542装甲旅进行试验性编装。该旅部署位置十分重要,被台军视为“反击大陆登陆作战”的主力,装备有M-60A3、cM-11、CM-12、M-41D、M-118A1和M-88AI等装甲车辆。台军把数字化作为当务之急,计划试点成型后,2009年在各装甲部队中全面推广。届时,台军将依序先在北、南两地建构数字化坦克旅,再在中部、东部做类似编装。

台军设想的数字化,就是利用侦察卫星、预警机、无人机、侦察直升机、装甲侦察车、车载及单兵目标定位仪等多种手段,形成全方位立体观察,对战场实时监控,将战场信息通过高速电脑、专业软件和高解析设备即时传递到作战指挥部门和数字化部队,以做出快速反应。台军对目标中的数字化坦克旅寄予厚望,声称一旦建设完成,战斗力将提高一倍。

作为台军抗登陆作战决战力量的5个装甲旅,平时一般不担任一线守备任务,战时则作为“领率全局”的战略预备队,主要担负反空降、抗登陆、逆袭和机动支援等任务。也就是一线守备旅按照“兵力未到、火力先到、分区包打”原则,以远程火炮和坚固阵地“抗住”第一冲击波,二线的打击旅(5个装甲旅)按照“统一指挥、集中使用、密集阻击”的原则,实施跨战区机动作战,并与空军、炮兵“联合火歼”。就此,有人说,台军装甲旅战时的“岸边、滩头作用”远大于深远纵深的阻击、奔袭作用。

全军迎接“艾布拉姆斯”

台岛山地占62%,河川纵横,桥梁涵洞较多,宽阔平地十分有限,不利于大范围展开,大纵澡穿插。金门、马祖、澎湖等外岛作战地幅更小,坦克自身优势受自然条件限制。因此,台军的主战坦克只能作为抗登陆作战的打击力量,更多地被赋予沿海滩头陆地决战之用。尽管台军装甲旅已具有一定战力,但其主要装备年代久远,许多已是半个世纪前的隔代装备,虽经多次改装,但总体性能已经落伍,特别是电子对抗能力较弱。

M-60A3、M-48H、M-48AS/A5等-三个型号的主要坦克均采用均质装甲,难以抵挡现代反坦克武器。台湾气候潮湿,对坦克部件和光电仪器影响较大,加之人为因素,坦克的维护保养差,完好率很低。用台军自己话说,战争一旦开打,装甲部队约一半的坦克处于非完好状态,无法即时完整有效发挥战力。M-60A3、M-48A5都是美军中的“老爷车”,停产已久。这几款坦克的零部件均已老化,库存无几,且零部件多需外购,战场维修困难较大。M-48H“勇虎”为美国设计、台湾自行组装,非原设计一体成型,“拼装”造成的“后遗症”同样很多。

而被台军吹嘘的唯一一个数字化坦克旅,战力更是有限。实现数字化的一个关键,就是全球定位技术。在这方面,侦察卫星提供的情报至关重要,而台湾又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因此,台军的数字化建设只能靠“中山科学研究院”研发的无人机、0H-58D侦察直升机及侦察车提供信息,使数字化大打折扣。

台军装甲部队当然对自己的这点家底有数,为此急于求购新装备。现正规划中的陆军装甲车辆采购案,目前候选车型包括:美国M-1A2“艾布拉姆斯”、英国“挑战者-II”、德国“豹-II”、法国“勒克莱尔”和以色列“梅卡瓦”。虽然最后还要由台军高层定案,但台军内部认为,美制装备机会较大。日前,陆军司令部已通知装甲兵学校和驻防各地的装甲旅、机械化步兵旅主官及幕僚参加会议。讨论结果认为,世界主要第三代主战坦克在设计与性能上都符合台军需求,但台湾桥梁是否足以负荷新坦克的重量则需着重考虑。此外,俄制和法国坦克已使用多年的自动装弹机,台军仍然不敢使用,担心万一战时机械损坏,将导致坦克坐以待毙。

为了迎接新装备的到来,台陆军正在着手扩大志愿役士兵编制。由于坦克部队为陆军的科技兵种,陆军正逐步规划以职业士官编入装甲单位的战斗与后勤部门。台军声称,服役期急速缩短对三军都产生重大影响,台陆军因志愿役人员相对海空军少,影响更严重。现役主力坦克内部有许多精密火控仪器,过去屡屡传出兵员操作不当,造成激光测距仪、弹道计算机与热像仪损坏,这些装备正是台陆军当初沾沾自喜所引进的现代化系统。由于操作人员与基层维修人员素质都不足,过去许多关键设备损坏无法维修,待料一拖半年甚至一年以上,加上基层保养不善,坦克演习时在路边抛锚的车辆随处可见,每每成为笑柄。与此同时,台陆军对士兵的体能标准也提出了新要求。由于新一代坦克使用的120毫米炮弹比现役的105毫米炮弹重得多,未来装填手除要加强缩短装填时间的技术训练外,体能训练也需加强。

1999李登辉抛出“两国论”期间,为应对外岛可能面临的战争,台“国防部”下令金马澎三个防卫司令部所辖武器妥善率必须超过95%,当时三军后勤单位动员所有人力与库存配件,在两个月内把三外岛所有装备妥善率垒部提高,装甲部队更达100%,本岛火炮零件库存甚至全部搬光,还把封存火炮零件拆解送往“前线”,当时号称“只要开战,三外岛所有装备全部能动能打”。但危机结束没多久,由于先天不足的人员素质问题,外岛妥善率短时间内很快降回到原来水平。

“决战”力不从心

近日,台湾陆军司令部已要求相关单位展开对换装第三代主战坦克的先期研究与资料搜集,预计2009年提出预算,2010年开始采购。台军声称,由于军费紧张加上陆军观念出现变化,新旧坦克将不会一对一汰换,而是采取新旧混编方式部署。而早在2007年下半年,台军就开始全力加强各基层坦克连的妥善率,陆军宣称已尽可能提升到90%。同时,各坦克连人员编制全部满编,确保必要时“有车有人”可执行任务。不过也有内部人员宣称,台陆军装甲车辆妥善率低的现实根本没有改变。

岛内有关军事专家认为,从编制数量上看,台军装甲部队已经接近吃紧程度,本岛西岸每个作战区仅存1个装甲旅及1个机步旅具备较佳的机动打击力,就算加上2个航空旅,反击的力量也难挡师级部队以上规模的进攻,反登陆最不愿见到的后续持久作战将不可避免。在编制已满,装备落后的情况下,开始换装或改良下一代装甲车辆,是眼前提升作战能力的惟一途径。尽管新一代坦克具备更强火力(120毫米主炮及全天候火控)、更快的机动力(可按时赶赴战区展开反击,并提升跨区攻击效能)、更高的C4ISR网络化程度,但实际上,就目前台军的指导思想、编制体制和兵员素质,提升装甲部队的战力恐怕只能成为口号。



 

最后的“王牌”

陈水扁时代,台军建军思维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军对台海局势及两岸军力评估的影响。美军评估认为,台军当前最大的弱点,即解放军近年来的建军重点是加速海、空军及导弹力量的现代化,而台湾仍把注意力集中在反登陆作战上,因此军队也以地面部队为主,陆军员额远超过海空军,同时各军种协同作战机制也仍未建立。为此,台军将过去“制空、制海、反登陆”战略指导中的“反登陆”调整为“拒敌境外”。一旦战争爆发,台海、空军倾全力阻“敌”,并引入国际介入,避免战事发展到台湾本岛。可是这种观点台湾陆军将领根本不接受,历任陆军总司令都一再强调。海、空战会结束得很快,决胜的关键是地面战,地面战未打完,战争即未结束。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揭秘古代笔记中的那些离奇“痕迹”
  • 张学良在台湾的幽居岁月
  • 5000台湾人到伪满洲国讨生活
  • 揭秘首次汪辜会谈菜单
  • 1919年台湾马祖列岛现瘟疫 南京名医平息疫情
  • 宋美龄的台湾生活:晚睡晚起 每天化妆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