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岁的于幼军今年9月6日被国务院正式任命为文化部副部长。
此前,于幼军已于8月30日卸任山西省委副书记、省长职位,出任文化部党组书记。在当天的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中组部副部长李建华给予于幼军“思想解放,视野开阔”、“敢抓敢管,雷厉风行”、“坚持原则,不避矛盾”的评价。这被外界视作对于于幼军任内关停非法小煤矿、处理黑砖窑事件的肯定。
才子从政
于幼军祖籍江苏丰县,从小在广州长大,父母均为南下干部。于幼军1971年毕业于广州市第109中学,后留校任教。1981年调入广州市社会科学研究所,任社会问题研究室副主任,先后主持了“对外开放后广州青年的思想现状及其积极变化”等一系列选题。
1985年到1986年间,于幼军与他人利用业余时间合作撰写了章回体政论小说《社会主义四百年》,此书出版后,吸引了包括时任广州市委书记许士杰在内的很多人的注意。此书获得了全国优秀畅销书奖,也为作者赢得了“才子”声誉。很快,广州市委决定委托社科所研究起草全市文化发展战略。同期,于幼军升任广州社科所副所长。
1986年,于幼军主持完成的广州市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获得广州市委常委会通过,成为指导该市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同年,于幼军出任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三个月后又转任广州市东山区委书记。33岁的于幼军正式步入仕途。
不改本色
1993年,于幼军升任广东省委宣传部长,次年当选广东省委常委。不少与其有过接触的广东新闻界人士均认为他思想开放,较少打官腔,是颇受欢迎的宣传官员。在于幼军任上,广东报业改革一直领军全国,先后有广州日报集团问世,以及《南方周末》、《南风窗》及《南方都市报》等一批媒体新锐涌现。
2000年4月,于幼军离开主掌多年的宣传部门,调任深圳市长。在中国政坛,地方大员能经常就敏感问题接受媒体访问,向公众吐露心声的,少之又少。而于幼军的一些做法常常显得颇为另类。
2006年,刚刚履新山西省长的于幼军下决心关停全省4000多座非法小煤矿。面对重重压力,当年7月他在接受《南方周末》专访时,公开袒露主政一年来的心路历程,重申关停非法煤窑的决心。
2006年1月,于幼军在山西人代会上以全票当选省长后,曾借用鲁迅的一句名言表明心迹:“站起来当伞,为民众遮风挡雨;俯下身做牛,为人民鞠躬尽瘁。”
“黑砖窑事件”爆发后,他也曾多次引用鲁迅关于国民劣根性的论述表明自己的看法。
曾多次采访过政府高官的《南方周末》一位记者表示,在采访过的很多高级官员中,于幼军的历史感和责任感都是比较少见的。
与“七”有缘
似乎是一种巧合,在于幼军迄今21年的从政生涯中,屡屡与“七”这个数字结下不解之缘。
1993年,于经过七年的区、市历练,被提拔为广东省委宣传部长,次年成为省委常委,进入副省级干部序列;七年之后的2000年4月,于由党转政,出任省委常委、深圳市市长。随后他一路北上,2003年调任湖南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2005年转任山西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省长。2007年8月30日上调进京,由主政一方的地方大员成为中央部委负责人,这一过程同样历时七年。
于幼军出任文化部党组书记的消息传出后,不少人士认为,于幼军多年在改革开放前沿主持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对文化管理有着长久而成熟的思考,对于亟待破题的中国文化体制改革来说,应该是一个“利好”。
如今,即将主持全国文化工作的于幼军,其想象力和执政的勇气,会给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带来新的动力吗?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