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树木作为墙体在中国明长城中还鲜有发现(来源:科学网)
一提起长城,人们就会想到是由坚硬的砖石砌成,但是在辽宁省境内的明长城却证实有“木长城”的存在。
辽宁省文物局与辽宁省测绘局近日完成的长城资源调查报告,披露了最新的勘查成果,从已发现的长城遗迹看,位于辽宁东部山区的木柞墙遗存为明长城的一部分。以树木作为墙体在中国明长城中还鲜有发现。
辽宁东部山区山林众多,主要树种为柞树,构筑材料颇为充足,柞树质地坚硬,耐腐蚀,加工便利,成为辽东“木柞墙”的首选材料。如在辽宁省丹东市叆阳附近的山体上尚留有较多柳条边的痕迹,这可能就是清代推倒或利用明代木柞墙后,借用原有的基础经简单修筑而成柳条边。这样的段落多在腐朽不存的木柞墙地带,保存有壕堑。
“木长城”的存在也在史籍中得到印证。《全辽志》卷二“障塞”条记载:“自孤山南界至江沿台西界止,木柞墙共六千八百一十七丈。自马根单起至孤山南界,五千四百四十七丈。”史籍中记载的“木柞墙”长度换算成今天的长度计量单位约为41公里。
刘谦《明辽东镇长城及防御考》的记载:在今本溪县碱场公社西南有名为“木栅墙”的地方,位于长城沿线上。丹东凤城二道沟长城、裕太长城也是此类木柞墙。
参加长城资源调查的辽宁省考古专家王绵厚说:“长城的修建大多是就地取材,辽东的‘木长城’符合当地的地形地貌,木材原料也和当地植被吻合。”
不过,“木长城”本体因自然条件变化而侵蚀,并因时间久远塌陷,对辽东“木长城”的具体分布和长度没有确切的勘测结果。
明长城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10个省份,总长8851.8千米。辽宁境内的明代长城,史称“辽东边墙”,是明代洪武年间开始陆续修筑的我国北方“九镇”长城防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起点。
辽宁明长城的墙体,可分为人工修筑的墙体和利用自然地势形成的墙体两大类。人工墙体又可分为四种形式:石墙、土墙、山险墙、木柞墙。利用自然地势形成的墙体有山险和河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