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书《洛神赋十三行》,小楷,真迹写于麻笺,至唐代已散破。宋高宗得九行,后贾似道又觅得四行,共二百五十字,遂刻于玉版上,世称《玉版十三行》。王献之楷书学其父,又不拘于父法,张怀瓘言献之“能极小真书,可谓穷微入圣,筋骨紧密,不减于父。”《洛神赋十三行》成为楷书新体的代表作,其对后世楷书的影响是巨大的。
(责任编辑:陈冬梅)
王献之书《洛神赋十三行》,小楷,真迹写于麻笺,至唐代已散破。宋高宗得九行,后贾似道又觅得四行,共二百五十字,遂刻于玉版上,世称《玉版十三行》。王献之楷书学其父,又不拘于父法,张怀瓘言献之“能极小真书,可谓穷微入圣,筋骨紧密,不减于父。”《洛神赋十三行》成为楷书新体的代表作,其对后世楷书的影响是巨大的。
(责任编辑:陈冬梅)鼎是我国青铜器的代表,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直到如今,中...
隶书在汉代已成为“正体”占领了书法领域,东汉时还有这样的现象,说明人们对古代...
《史晨碑》立于汉建宁二年(公元169年),碑在曲阜孔庙,共有1116字。《史晨碑》因在...
在同一个“汉碑”的概念中,习惯上有两个截然不同的所指:一个叫“碑”,一个叫“摩...
王献之(公元344--386年),字子敬,小字官奴,羲之子,官至中书令,故人称王大令。...
南唐李后主说:“子敬俱得右军之体,而失于惊急,无蕴藉态度”,便是这种中庸审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