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记者 徐方方 孙李爽
大西北网2月2日讯 冬日的午后,95岁的宋治彬靠在靠窗的床上,睡了一个上午的他早已不困了,正盼望着有人来敲门,和自己说说话。
每一个午后,他都满怀期待,又总以失望落幕。
《河南商报》的暖冬报道发出后,说话的人来了,可是,宋治彬却走了。
A 孤独
寒冷的冬日 他们靠回忆取暖
“要是我儿子没死,多好”……
大约15年前,市民王桂英的丈夫听说远在淅川老家的叔伯哥宋治彬孤苦无靠,吃不饱饭,便将兄长接回郑州一起生活。
不料,7年前丈夫出车祸去世,之后,王桂英挑起照顾兄长的重担。
宋治彬担心养老问题,不过他说他是幸运的,因为有弟媳王桂英一直照顾自己。可俩人都是老人,“年轻”的王桂英(82岁)一直担心,自己比宋治彬“早走”。
年龄渐长,腿脚越来越不方便,时常,王桂英和宋治彬只能待在家里。寒冷的冬日里,他们更是甚少出门。
冷清让他们觉得,冬日的白天太长太长,他俩只能靠回忆消磨时间。
“要是我儿子没死,多好。”王桂英说,每次提及,宋治彬都哭成泪人。“要是你弟没走,咱仨快快乐乐的。”王桂英和宋治彬只能回忆曾经的美好,想着想着,就都沉默了。
愿望
教育社区的工作人员得知他们家的情况,时常会来探望。“我可喜欢年轻人来家里。”王桂英说,左邻右舍谁来我都高兴。平日里,买的香蕉放黑了,俩老人都不舍得吃,想着万一有客人来。
时常,冬日的午后,睡饱的宋治彬就会靠在靠窗的床头,盼望着有人来敲门和他说说话,很多时候,都是失望伴着夜幕落下。
1月21日,《河南商报》报道了俩老人的故事。王桂英说,家里啥都不缺,就是缺人气儿,春节将至,他们想有人陪着唠唠嗑。
B 遗憾
时间不等人 95岁老人悄然离世
“人老了,说不定哪天就走了”
《河南商报》的报道发出当天,近百名热心读者打来电话,说想帮帮他们。
“读完《河南商报》的报道,我泪流满面。”1月21日一大早,郑州的陈女士打来电话说,她是学理发的,想去王桂英家里,给两位老人理理发。
滑县的小孟说,她在郑州做家纺生意,准备赶制两套新棉被给两位老人送去。
此外,来自英国、泰国等国的华人,还有福建、广西、内蒙古等地的好心人也都纷纷打来电话想帮助老人。
消息
遗憾的是,近日,宋治彬在夜里突发疾病不幸去世。叔伯哥的离世,让王桂英难以入眠,甚至感到恐惧。“人老了,说不定哪天就走了。”王桂英说,她害怕将来有一天自己走得孤单,所以,年过八旬的她经过挣扎决定“背井离乡”,到北京与女儿同住。
C 恐惧
对于未来 独居老人都有着同样的担忧
“万一哪天我走了,都没人知道”
95岁的宋治彬的离世,让孤寡老人王老汉更揪心,“我常想,万一哪天我走了,都没人知道。”王老汉的担心不是多余的,早年离异后,唯一的孩子判给了妻子,此后父子再无联系,他也一直未再婚。
70岁开始,王老汉身体一日不如一日,眼神不好、腿脚不灵活、常犯气管炎,“老年人的病,统统都来了。”王老汉说,他也并非没有亲戚,农村还有两个侄子,逢年过节会来看他,虽常说让王老汉回老家住,可他没有同意,“我怕打扰他们,人家也是一家人。”
“唉,如果我死了,最怕的是没人知道。”今年已85岁的王老汉,布满沟壑的脸上满是岁月的痕迹。
同样,家住政一街9号院的老楚也担心,去时床前无人,死后身凉无人知。80岁的老楚一辈子未婚,无儿无女,10年前查出患有高血压、心肌梗塞。邻居担心他出事,常半夜来敲敲门,为防万一,他也总为邻居留门。“总说老了,其实,老是个很长的过程。”老楚说,他早已不怕死,就怕死时身旁无人。
记者手记
对老人的爱 不要“迟到”
王桂英和宋治彬的故事于1月21日见报,当天下午,我接到了他们社区主任的电话,电话里社区主任的声音哽咽,背景声嘈杂。
“宋治彬,走了。”当听到这句话,正在采访路上的我愣了,“你说啥?”连问几遍,我都难以相信。
因为我记得,采访当日,躺在病床上的宋治彬颤抖着抬起胳膊,试图拉着我的手,当我问他,想不想有人陪他聊聊天时,他用力点点头。
我信誓旦旦地向宋治彬和王桂英保证,只要报道发出,一定会有很多好心人来陪他们聊天。事实上,确实有很多有爱心的人,想去陪陪他们。遗憾的是,一切都太晚了。
当我将这一消息告诉打进电话的好心人,不少热心人的啜泣让我极为内疚,如果我早一日关注到宋治彬,如果我早一日将他的故事报道……时间不等人,我们的爱很多,可是,我们“迟到”了。
我们身边,还有多少老无所依的可怜人?他们经历着怎样的孤独?他们每天的生活是什么样?他们害怕什么又渴望什么?
如果你是孤独无依的老人,想和我们倾诉;如果你身边有老无所依的老人,对于养老你有什么样的看法,欢迎和我们聊聊。
http://news.hsw.cn/system/2015/0202/215303.shtml